健康守护 | 冬季防寒保暖指南
冬季防寒
已经步入2023年的尾声,苏州天气明显转冷,又到御寒衣物出动的时间,不过穿得多未必做到了“有效”保暖。冬季该如何进行防寒呢?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请大家一起请苏州市健康管理学会为大家整理的这份防寒保暖指南。
哪些部位需要特别注意防寒?
人体有6个部位主控身体机能的运作,包括颈部、肩膀、背部、肚脐、脚底及膝盖。在冬天时,这6大部位更要特别注意保暖,避免受寒邪入侵从而引发其他疾病。即使温度急降,也可以保持健康的身体机能。
1.颈部
颈上有风池穴、风门穴和风府穴,是寒邪最易入侵的地方,出门时建议佩戴围巾挡住风寒。
2.肩膀
肩膀受寒会酸痛,建议即使睡觉时也最好能盖住肩膀,维持温暖。
3.背部
人体背部主身体的阳气,是将阳气输送到身体各处、温经散寒的重要部位。一旦受寒,肺部就容易虚弱,引发咳嗽及各种颈椎疾病,还易使月经失调,产生经痛、腰痛等症状。因此,冬季最好能加上披肩,或是穿著羊绒背心,加强背部保暖,守住体内阳气,有效避免寒气入侵身体。
4.肚脐
肚脐一旦受寒就容易引起腹泻,产生肠胃问题,所以要穿著肚脐保暖的衣物,睡觉时也要注意盖住肚子,尤其是小朋友容易踢被子,在睡衣选择和穿着上要格外注意,以便保暖肚脐。
5.脚部
脚底是循环最末端,保温性差,寒气侵袭易血液循环不佳。所以,要避免直接接触冰凉的地面、光脚穿拖鞋外出等,穿上保暖的袜子,睡前泡脚(至少要泡到脚踝),若小腿或膝盖有酸痛状况,也可以泡到膝盖以上。热水中可加生薑、艾叶以及花椒,加速血液循环。
哪些人群更需要特殊关注?
老年人、孕产妇、婴幼儿和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脑中风、冠心病等)、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病患者以及长时间在户外工作或活动的人群,容易受到寒冷天气影响,体温调节功能差,以至于在低温环境或接触寒冷时很容易发生寒颤,出现身体失温的现象,严重者会对生命产生威胁。
寒冷天气或气温骤降
的敏感性疾病有哪些?
有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脑中风、冠心病等)、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病患者在寒冷天气需要特殊关注。
心脑血管疾病:
低温刺激会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心肌缺血、血液黏稠度增高促使血栓形成,因此环境温度的骤变会加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导致高血压患者血压急剧上升而发生脑卒中;也可诱发冠状动脉痉挛而导致心肌梗死。
呼吸系统疾病:
冷空气可使鼻咽部的局部粘膜变得干燥,以致发生细小破裂,病毒、细菌容易乘虚而入,造成呼吸道疾病高发。气温骤降可以诱发哮喘等疾病的加重。
皮肤疾病:
冬季也是银屑病、皮炎、湿疹、荨麻疹等皮肤疾病的高发期,冬季干冷、多风的天气容易使人体肌肤干燥缺水、机体内环境失衡,皮肤受刺激很容易发病,提醒大家皮肤一旦出现不适症状,应当及时就医,别随便抹药,以免引起病情恶化。
其他疾病:
长时间在寒冷地带工作、生活或气温骤降期间长时间在室外工作和活动的人群,容易引起冻伤、使腰腿痛和风湿性疾病病情加重;对孕妇和胎儿也会造成不良影响。
寒潮天气或气温骤降时
可以采取的防护措施?
01当气温发生骤降时,要注意添衣保暖,特别是要注意手、脸的保暖。
02关好门窗,固紧室外搭建物。
03外出当心路滑跌倒。
04老年人、孕产妇、婴幼儿和心脑血管病人、呼吸系统病人等慢性病患者应注意保暖,加强营养,适度锻炼,减少外出。
05注意休息,不要过度疲劳。
06采用煤炉取暖的家庭要提防煤气中毒。
07大风天气,外出注意高空坠物。
08关注天气预报,关注相关部门发布的寒潮消息或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