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最新公告
2024年第一期健康管理师(三级)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培训通知

高危儿健康管理的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 2020/12/3

 高危儿健康管理的研究进展

尚云侠  苏州科技城医院

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近几年我国人口出生率逐渐上升。据统计,我国每 2 000 万新生儿中 10%20% 属于高危儿1。出生率的提高,也使得高危儿比例的增加。开展高危儿健康管理,就是要对所有出生儿童进行全面筛查,及时发现高危儿,并对其建立必要的双向转诊制度,进行综合诊断、定期监测和及时进行系统干预,促进高危儿的早期康复。本文就高危儿的健康管理进行综述,旨在为从事相关管理人员提供方便。

 一、高危儿健康管理对象

  健康要求个体生理、心理及社会性都处于良好的状态。新生儿受母体、孕期、分娩等因素影响,随着家庭环境及社会环境的改变,也会影响婴幼儿社会化行为[2],出现各种心理行为问题。新的高危儿管理范畴不仅包括出生有高危因素、甚至缺陷者,也包括健康检查时,被发现的生长、发育等异常的异常者[3]。随时发现随时纳入高危儿健康管理之中。

二、高危儿健康管理的必要性和意义

随着围产期保健逐步完善和新生儿重症监护及抢救技术的提高,高危新生儿存活率明显提高[4]在我国,每年新发现有高危因素的儿童高达150万,占出生儿童10%左右[2]。但这些婴儿成活后的喂养、营养、护理、运动、语言、社会情绪交流、认知等发育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5]。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类致残性疾病, 严重危害儿童的身心健康, 目前已成为我国儿童致残率最高的一类疾病。2018年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再次发布ASD诊断率数据,由2014年的1/68上升到1/59[6]。我国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06岁精神残疾儿童占06岁儿童总数的1.1‰,约为11.1万人,其中孤独症导致的精神残疾儿童占36.9%,约为4.1万人[7]。这类疾病出生时正常,2岁以后才可以诊断,但在6个月左右会出现一些临床症状[3]。但往往在早期不被重视,而延误最佳治疗时机。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研究表明婴幼儿出生后三年内,是大脑发育最迅速、可塑性最强的阶段[8]。多个实验研究表明早期干预能够改善患儿的运动、语言、行为等功能。刘维民等9857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对其中452例患儿进行早期干预,制定干预计划,包括运动、认知、语言、情感、交往能力等,直至随访到 2 岁,结果显示对照组脑瘫发生率高于干预组 2.79 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Inger 10选择 72 人进行早期干预,根据 QoL 独立调查问卷评估,结果早期干预组较对照组运动功能好,早期干预还改善了早产儿对身体健康的感知和父母对处于童年中期儿童生活质量的感知。总之早期干预,不但改善了患儿的生存质量,而且缓解了其家人照顾他们的压力、焦虑与抑郁[11]

三、高危儿健康管理的模式

1、妇幼保健三级网络技术模式是符合我国国情的高危儿健康管理模式,整合我国各级医疗保健技术,创建了现代高危儿健康管理的新理念。社区专职儿童保健人员首先通过体格检查、行为发育筛查和新生儿常见遗传代谢筛查,对每位新生儿进行社区规范化管理;对于可疑病例登记后转上级妇幼保健院或专科医院,在上一级医院中整合多个学科进行诊断,包括病史、 临床表现、各项必要检查及发育行为心理量表评估, 明确诊断并制订干预方案。然后本着就近的原则,在有条件的医疗单位进行多学科协作、个体化、系统化的康复训练方案:登记-双向转诊-监测,高危因素去除后及时进行结案。 这也为高危儿童的康复开辟更加科学的道路。

2、完善模式中过渡期的护理工作( Transitional Care ModelTCM)是指当患者向康复过渡的阶段,需要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之间进行转运与过渡,由于诊疗环境和护理需求发生改变,而采取的护理行为1213过渡期护理的实施主要是患儿家长及社区工作人员,出院后是有家长实施护理。有研究[14]发现,大部分家长缺少胜任家庭护理的信心,考虑到当前健康教育模式及途径不能保证健康教育质量,不能满足家长家庭护理的需求,建议使用手机终端,医院社区联合使用线上推送或一对一教育。有研究[15-16]发现社区护理人员对高危儿过渡期护理相关理论及技能难以胜任多元化社区护理需求,建议社区护理人员到三级医院新生儿科进修学习相关知识技能,或者使用延续性护理平台[17]APP或已有网站基础上更加快捷地完成过渡期护理培训工作,从而保证为高危儿及其家庭提供更有效的护理;同时完善医院社区电子档案管理系统联网,统一进行数据动态更新,实现各项检查报告、电子病历 及护理记录相互调阅,使社区工作人员更全面了解患儿病情,可以做出更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管理方案。此外加强社区-医院之间协作的社会媒体宣传力度,也有助于逐渐改变家长的思想观念,提高家长对社区的关注度。

总之,高危儿管理的内涵[18]正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其相关风险因素从最初的生理因素逐步扩展至心理因素、社 会 因 素,管理的范围从最初的专项疾病管理(早期称为 “体弱儿管理”)逐步转变为对于“存在风险或偏异” 的身心健康管理,也是新时期社会发展对儿童保健工作的必然要求。为高危儿提供有针对性的儿童 保健服务,不仅是家庭的需要,也符合促进儿童早期 发展的全球策略。我国妇幼保健三级网络及各部分机构的努力,也为高危儿的健 康管理提供了支撑和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 刘芸,唐学兵,李艳国,.1268例高危儿的随访情况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6):2571-2573.

[2] 杨玉凤.高危儿健康管理新理念[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9,27(02):117-118+122.

[3] 陈荣华,赵正言,刘湘云.儿童保健学[M].5.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144.

[4] 鲍秀兰.重视高危儿的发育风险和早期科学干预对策[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19(05):393-394+397.

[5] Sarah J,Bricker Leanne,Norman Jane E. Immediate versus deferred delivery of the preterm baby with suspected fetal compromise for improving outcomes.[J]. The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2016,7.

[6] Christensen Deborah L,Braun Kim Van Naarden,Baio Jon,Bilder Deborah. Prevalenc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mong Children Aged 8 Years -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Monitoring Network, 11 Sites, United States, 2012.[J].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eekly report. Surveillance summaries (Washington, D.C. : 2002),2018,65(13).

[7]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手册[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

[8] Hadders-algar M,Boxum AG,Hielkema T,et al.Early of effect interwention in at infants systematic review cerebral palsy:arisk of high very [J].Dev Med Child Neurol,2017,59(3):246-258.

[9] 刘维民,鲍秀兰,马磊,王丹华,李曉捷,任世光,孙淑英,吴卫红,王惠珊.早期干预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脑瘫发生率的临床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5,23(04):360-363.

[10] Inger Pauline LandsemStein Erik Ulvund.Early intervention influences positively quality oflife as reported by prematurely born children at age nine and their parents;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outcomes,Life Health Qual,2015,13(1):25-36.

[11] Benzies KM,Magill Evans JE,Hayden KA,et al. Key components of early intervention programsfor preterm infants and their parents:a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BMC Pregnancy Childbirth,2013,13(1)10-25.

[12] Parry C,Mahonye E,Chalmers S,et al.Accessing the quality of preparation for poethcepital care from the patients perspective: the care transitions measure [J].Medical Care,2005,43(3):246-255.

[13Naybr M,Brooton D,Jones B,et al.Comprehensive discharge planning for the hospitalized elderly. A random clinical trialJ].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1994.

郭宏卿,阐玉英,霍秋桂.社区护士对高危儿过渡期护理的真实体验[J].护理管理杂志,2019,19(07):521-525.

吴茜,毛雅芬,施雁.对构建医院-社区-家庭慢性病延续性护理模式的思考[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08):96-99.

陈勇,郁泉珍,丁瑾瑜.上海市社区护士岗位培训的认知和需求分析[J].中国卫生资源,2017,20(03):247-251.

[17] 杨海苓,王萍,侯文秀.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延续护理平台的设计及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09):1133-1137.

[18] 张悦.我国儿童保健工作中高危儿管理内涵和外延的探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9,27(02):123-125.

 

  通讯地址:苏州高新区漓江路1号苏州科技城医院新生儿科;215000

  13584828751shangyun2017@163.com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Label条信息 / 共Label页 转到第
版权所有:苏州健康管理学会   地址:广济北路242号    电话:0512-65098609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1023437号-1
今日访问人数:9     总访问人数:79904     今日访问量:15     总访问量:471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