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给健康管理师带来的启发与机遇
朱凤霞 苏大附一院健康管理中心
摘要:疫情的暴发为健康管理师带来重大的挑战与机遇。疫情面前没有国界,人人健康才是硬道理,必须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地位。对健康的维护不仅仅是对疾病的治疗,更重要的是在疾病没有到来之前的“防患”,并降低已经存在的健康风险,做到既病防病,促进病后康复。在后疫情时代健康管理需要完成新的“三个转变”:①由单纯医疗服务向医疗与公共卫生的综合服务转变;②由单纯慢性疾病防控模式向防病防疫并重模式转变;③由单纯医学指标管理向多维健康影响因素管理转变。因此,健康管理师不仅要关注慢性病的预防和管理,也要关注传染病的防控,要主动建立多学科协同机制,实现健康管理防、治、管工作的整体融合。可以搭建网络化健康教育平台,提供无障碍的沟通,使个体获得快捷、高效的指导。健康管理要融入全生命周期。并以家庭为单位,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对慢性病居民“规范 、有序 、长期”跟踪管理。完善心理评估项目和干预策略,以全面促进民众的心理健康。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当前处于全球大流行状态,正肆无忌惮地危害着广大群众的生命安全,并演变为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疫情的暴发为健康管理师带来重大的挑战与机遇。
一,健康管理是后疫情时代的一个朝阳产业
目前,新冠肺炎国际大流行也说明:疫情面前没有国界,人人健康才是硬道理,必须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地位。因为健康是基本人权,它既是国家要求,也是国际准则。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 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是全面提升中华民族健康素质、实现人民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是积极参与全球健康治理、履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际承诺的重大举措。”在疫情期间,国家不惜一切代价救助病人就是维护健康权的体现。从人类共同体层面上, 预防为主既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要求,也是健康国家、健康世界的需要,只有人人健康,健康中国才能够实现,因此,个人、群体乃至整个社会对健康的维护、管理需求迫切。
对健康的维护不仅仅是对疾病的治疗,更重要的是在疾病没有到来之前的“防患”。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坚决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坚持常备不懈, 将预防关口前移,避免小病酿成大疫。并且,随着人口平均寿命的逐年增长和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快,各类慢性患病率快速上升,以及由此而造成的医疗费用大幅度持续上升。而在健康管理上投资1元钱,在医疗费用上就可以减少8~9元。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报告:人类三分之一的疾病通过预防保健可以避免,三分之一的疾病通过早期的发现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三分之一的疾病通过信息的有效沟通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美国的健康管理经验证明,通过有效的主动预防与干预,健康管理服务的参加者按照医嘱定期服药的概率提高了50%,其医生能开出更为有效的药物与治疗方法的概率提高了60%,从而使健康管理服务的参加者的综合风险降低50%。而本次新冠肺炎死亡案例中,大部分都是年龄偏大和患有慢性病人群,一旦感染新冠肺炎,更容易发展成危重型患者,死亡风险也更大。
简而言之,在后疫情时代健康管理需要完成新的“三个转变”:①由单纯医疗服务向医疗与公共卫生的综合服务转变;②由单纯慢性疾病防控模式向防病防疫并重模式转变;③由单纯医学指标管理向多维健康影响因素管理转变。
二,健康管理师是健康管理的践行者
健康管理是通过健康信息收集、健康风险评估,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健康信息来调动个体降低自身健康风险的积极性,实现未病先防;而健康风险干预则是根据循证医学的研究结果,指导个体维护自己的健康,降低已经存在的健康风险,做到既病防病,促进病后康复。
而健康管理需要健康管理师来践行。健康管理师是具有循证医学、中医养生学、营养学、心理学和运动医学基本知识,从事个体或群体健康监测、分析、评估以及健康咨询、指导和危险因素干预等工作的专业人员。健康管理师的主要职责是提高人的健康生活质量、 延长寿命、消除健康差距。健康管理师职业健康管理师的潜在就业市场大,包括健康保险公司、医疗保健和健康管理部门、医院和非医院的健康体检机构、国际旅行卫生保健机构、社区及部队的相关医疗卫生保健机构、政府机关部门、健康管理公司和其他健康产业公司、大型企业职业卫生和保健部门、教育和研究机构等都有对健康管理师的需求。
如今,健康管理业在发达国家发展迅速,有学者发现,截至2012年,美国已有31万余人成为专业健康管理师,有数据显示,预计至2022 年,健康管理师会增长23%,大约增加7.3万多人,美国有770万人在约650个健康管理组织中享受医疗服务,超过9000万人成为PPO(优先提供者组织)计划的享用者,这意味着每10个美国人就有7个享有健康管理服务。密执安大学健康管理研究中心研究表明:美国经过20多年的研究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即健康管理对于任何企业及个人都有这样一个秘密,即90%和10%。具体地说就是90%的个人和企业通过健康管理后,医疗费用降到原来的10%:10%的个人和企业没有进行健康管理,医疗费用比原来上升了 90%。日本从1963年开始,每年公布一次百岁寿星人数。1963年日本百岁寿星只有153人,以后每年都有有所增加,1994年达到5000人,1998年超过一万人,同时日本也成为综合健康寿命世界排名第一的国家,平均寿命已经超过了80岁,其原因是许多日本人一生都在进行健康投资,日本家庭普遍都享有健康管理机构指派的保健医生长期跟踪服务,为家庭建立健康档案工作,负责家庭的健康管理。
三,后疫情时代健康管理师的工作模式和流程的探索
健康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涉及预防医学、临床医学、社会医学等领域及十多门学科,它不仅是一个概念,也是一种方法,更是一套完善、周密的服务程序。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健康管理师不仅要关注慢性病的预防和管理,也要关注传染病的防控,要主动建立多学科协同机制,着眼于两方面疾病(慢性病与传染病)的健康危险因素的评估、干预、管理,实现健康管理防、治、管工作的整体融合。
1,搭建网络化健康教育平台。网络平台可打破时间、地域的限制,提供无障碍的沟通,通过各种形式发布图像、文字、视频等教育内容,提高个体疾病自检意识和管理意识,使个体获得快捷、高效的指导。因此,疫情后的健康教育要适当调整形式,充分利用网络化健康教育,进行线下到线上变革的网络建设。健康管理师要充分运用 APP、公众微信号、官方网站、官方微博等平台,同时结合大众媒体如电视、广播、网络、报纸、杂志、新闻客户端等传统媒体以及微信、抖音等新媒体,调动个人及集体的积极性,从社会、心理、环境、营养、运动的角度来对每个人进行全面的健康保障服务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 是目前国内普及性最高的通讯工具,在护 理和健康教育过程中都有所应用
2,健康管理融入全生命周期。 新冠疫情强迫我们从意识上重视个人健康管理,转为行动上的重视。一般认为,从胚胎到死亡,人类具有八大生命周期,而每个周期均有对应的健康问题,所以每个周期应该“有健康的产品,更有健康的服务,以及健康的评价”。未来将需要更多的健康管理师参与全民保健,健康体检及健康管理等措施成为预防工作的前提之一。通过健康管理促使人们加强体检意识,使体检由被动变为主动,不再局限于为体检而体检。大力宣传、普及健康的正确理念,从社会层面上倡导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每个个体都接受科学的健康指导和正确的健康消费,督促全民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做好健康保障、健康管理、健康维护,消除亚健康、提高身体素质,帮助民众从透支健康、对抗疾病的模式转向呵护健康、预防疾病的新健康模式,让人们“生得优、活得长、不得病、少得病、病得晚、活得好、走得安”。
3,家庭健康管理模式:新冠肺炎传播途径主要为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以及相对封闭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 溶胶情况下的气溶胶传播,传播指数高,常导致家庭“聚集性发病”,因此,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这次疫情带给我们诸多启示,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家庭自我健康管理的重要性。健康管理师可以以家庭为单位,对家庭成员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评估与干预的全过程。
4,对慢性病居民“规范 、有序 、长期”跟踪管理。健康管理师应长期坚持入户、电话、微信交流互动等一系列的随访工作对慢性病进行管理,形成特有的分级管理模式,促进慢性病病人的遵医行为,以减少甚至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及潜在的危险因素。遵医行为即遵医嘱的行为活动,指病人在就医后其行为包括服药、合理饮食、优化生活方式、适量运动等,与医嘱的符合程度。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以改善患者的不良行为方式,降低再次发病率及死亡率。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相关研究表明,通过健康教育指导患者进行治疗性生活方式及行为方式 改变,则可使冠心病患者死亡率下降49%。
5,完善心理评估项目和干预策略。新冠疫情这一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有经历人员内心都受到巨大冲击,无论民众抑或医护人员。确诊隔离患者会感到恐惧、焦虑、孤独、委屈;疑似患者则可能心存侥幸、惶恐并害怕被歧视;一线医务人员身心承受巨大考验和压力,出现疲劳过度甚至耗竭崩溃;丧亲家庭因疫情防控要求不能进行各种形式的遗体告别或遗物保留,承受巨大悲痛;普通民众面对大量信息涌入,出现不同程度的恐慌、害怕等,都是疫情过程中几类主要心理行为问题。大疫之后,健康管理师需进一步完善心理评估及干预系统的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医疗,做好疫情防控的健康教育、心理调适,消除和降低恐慌情绪,必要时向专业人员寻求心理帮助,以全面促进民众的心理健康。
总而言之,疫情既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让人们更加意识到了健康的重要性,未来将需要更多的健康管理师参与全民保健,督促全民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健康管理师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參考文献
[1]“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M].北京:人民出 版社,2016.
[2]鲍勇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实施健康管理可持续发展 [J] 实用全科医学 2007年11期
[3]鲍勇 社区老人智能健康管理发展与策略 2016年世界中医学回联合会医养结合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 2016年
[4]曾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健康管理学科建设带来的启示[J] 中华健康管理杂志2020年3期
[5]田平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基层卫生机构对慢性患者健康管理 [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20年13期
[6]杨文 加强社区健康教育管理在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扩散中的效果[J] 健康必读 2020年4期
[7]张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家庭自我健康管理 [J]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0 年 第48卷 第9期
[8]高文娟 智慧家庭医生优化协同模式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期间社区居民健康管理中的应用 [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0年5月第 19 卷第5期
通讯地址;苏大附一院健康管理中心
邮编:215000
电话:65333637
邮箱:zxy@szcpa.bi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