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最新公告
2024年第一期健康管理师(三级)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培训通知

颈动脉超声报告阅读及其临床意义
发表时间: 2017/11/28

 

    在大家的一大叠医院检查报告单里面,可能会有一张颈动脉超声检查的报告单,随着这几年大家对颈动脉检查的重视,许多医院把这个作为常规检查

   大家都知道,冠心病的病因就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那么我们怎么能知道这个病人的冠状动脉有没有形成斑块呢,当然,最准确的检查就是做冠脉造影,最好冠脉内的超声检查,这样可以明确的看到斑块,但是这个太贵了,而且需要穿刺,需要大剂量X线,风险增大了,不是每家医院都可以做到。不可能每个人一旦怀疑冠心病,就拉去导管室做造影。退而求次的办法就是冠脉CT,这个也很贵,同时需要大剂量的X光照射,和冠脉造影一样,无法广泛推广。

既然位于心脏的冠状动脉我们看不到,那就退而求其次,看看全身其他的血管,看看它们的情况,从而来推测冠状动脉的情况。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全身的表现,随着年龄的增加,各种高危因素对血管的逐渐侵袭,慢慢血管就出现了粥样硬化,这在全身的血管其实是一样的只要我们发现某处的血管有了动脉粥样硬化,那么提示全身的血管也有了问题,自然心脏的冠状动脉也有问题。于是,研究者就把目光移到全身的其他的表浅的容易监测的血管上了,那到底选择那条血管呢?所以,我们要选择一条血管,它的特点和冠状动脉相似,两者的病变程度有高度的相关性,同时有符合在体表,能够被超声探测到的条件,那就是颈动脉。

     图1 颈动脉和颅内动脉示意图

   再来说说颈动脉超声报告单的具体分析。一般来说,报告单分为三个部分,一个是各种具体的数值,包括血管内径的大小,中内膜厚度,血流速度和阻力等。第二个就是具体的描述,包括血管内膜有没有硬化,有没有发现斑块等。第三就是报告结论,一般有正常,或者颈动脉硬化表现,或者颈动脉硬化合并有斑块形成,或者颈动脉狭窄甚至完全闭塞等情况。

那么这么多指标,哪个最重要,我们医生第一关注的就是内膜中层厚度IMT),这个是代表在超声检查下发现动脉内膜的增厚情况,常常是动脉硬化的早期表现。现在这个指标已经被列为心血管风险分层中的靶器官损害中,只要它增厚了,那就提示动脉硬化了,心血管风险就增高了。那么正常值是多少,目前的看法是如果这个IMT超过1.0mm,那就是内膜增厚,如果局限性增厚超过1.5mm,那就定义为斑块形成。 

        图2 颈动脉斑块

  斑块的稳定性取决于斑块里面的成分,如果里面脂质成分多,表面的纤维层薄,那就容易破裂,这个是不稳定斑块。这种斑块在超声探头下会发现斑块内部因为脂质多,是低回声居多,我们叫做软斑块,很软,容易破裂,那就有风险。如果斑块里面的回声和血管外膜差不多,我们叫做等回声,那就主要是纤维成分,不容易破裂,自然风险就不高。如果斑块内回声很高,甚至钙化了,这种叫做硬斑块,一般不会破裂。所以颈动脉超声会描述这些斑块的回声,如果是低回声或者混合回声,那就要小心点,如果是高回声斑块,风险就低些。同时可以观察斑块表面的形态,如果是不规则的,表面有缺损,不光滑,开口就像火山口一样,这种也提示不够稳定,如果斑块的开口是扁平的,非常光滑,基地面宽,那就提示斑块稳定。但是斑块的稳定性和心血管事件的关系现在还研究的不透彻,并不能简单的划等号。

了解了这些以后,我们对颈动脉超声检查出来的异常,如何去管理?以减少发生心脑血管事件(脑梗塞、心肌梗塞等)。对于内膜增厚和强(高)回声斑块,重点是有一个好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心理平衡),同时注意对一些心脑血管疾病高危因素的控制,如血压和血糖控制。对于低回声斑块、混合回声斑块以及已经有明显颈动脉狭窄情况,除了生活方式的改善、高危因素的控制,还需要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和降血脂药物(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让斑块里的脂质成分减少,使之变为强回声的斑块,阻止或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医学专家:陈建昌)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Label条信息 / 共Label页 转到第
版权所有:苏州健康管理学会   地址:广济北路242号    电话:0512-65098609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1023437号-1
今日访问人数:33     总访问人数:79577     今日访问量:40     总访问量:469473